市天气

2024年11月23日

~°C

EN

浅谈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建筑意境

  浅谈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建筑意境
  承德市文物局   尹伟婧
  摘要:避暑山庄烟雨楼仿照浙江嘉兴南湖鸳鸯岛的烟雨楼而建,两者意境相似,建筑布局各不相同。
  关键词:浙江嘉兴 避暑山庄  烟雨楼 建筑布局 特色
  浙江嘉兴烟雨楼初位于南湖之滨,是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
  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该楼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
  年),后毁。遗址现无存。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8年),疏浚市河,
  填成湖心岛,移楼于岛上,从此这里被称为“小瀛洲”。
  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图。烟雨楼在湖心小岛。建起后,几经兴废,历史沧桑,直到民国7年(1918)嘉兴知事张昌庆会绅募捐款重建烟雨楼。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园林焕发新貌。才形成现在的格局。烟雨楼主体建筑四周短墙曲栏围绕,四面长堤回环,入口处为清晖堂,门外北侧墙上嵌有“烟雨楼”石碑。堂后和烟雨楼正楼东南侧各有一座乾隆帝题诗的“御碑亭”。清晖堂两侧左为“菱香水榭”,右为“菰云簃”。走廊右有宝梅亭,内有清代名将彭玉麟画的梅花碑两块。烟雨楼正楼高约20米,面积640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气势非凡。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楼中还有许多石刻,其中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的题刻,元代吴镇竹画刻石,近代吴昌硕所书的墓志铭碑刻等较为著名。
  避暑山庄烟雨楼,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仿摹江南浙江嘉兴南湖鸳鸯岛的同名建筑而建。烟雨楼所在的小岛原名千林岛,占地面积约为二千二百七十二平方米。又因此地距离热河泉较近,后面亦有较大泉眼,湖水温度偏高,因此广植荷花,长期不枯,故康熙皇帝在石碣上题名“青莲岛”。从如意洲越曲桥登岛,南有门殿3间。穿过门殿,内有二层楼一座,卷棚歇山布瓦顶,上下围廊以苏画装饰。前檐高悬乾隆皇帝题写的云龙金匾“烟雨楼”,楹联为:“百尺起空蒙碧涵莲岛,八窗临渺弥澄印鸳湖。”
  乾隆皇帝六巡江南,对造型独特的嘉兴南湖鸳鸯岛上的烟雨楼非常喜爱。在这里,乾隆皇帝还召见了烟雨楼的设计者和创造者五代吴越文陵王钱元潦的后代,并同他一起在烟雨楼观景作诗唱和。这段历史在乾隆皇帝的《烟雨楼》七言律诗中有所体现。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烟雨楼的喜爱和怀有的感情非同一般。由于其布局灵活,造型秀丽,回京后遂按烟雨楼意境,在山庄仿建,于是一座取其意境,求其神似的同名建筑在避暑山庄内青莲岛诞生了。烟雨楼建在青莲岛正中最后部分,座北面南,上下二层各五楹,进深三楹,木结构,布瓦歇山顶,砖雕花饰,楼内两侧设梯,方便上下楼;楼二层周有围廊,是登楼赏景之处,登楼北眺澄湖碧空如洗,万树园莽莽无际。每当山雨迷蒙时,风卷云低,湖山若隐,雨雾如烟,雨态烟容,令人叫绝。檐下悬乾隆御题“烟雨楼”云龙金匾。楼下一层抱柱挂楹联“百尺空朦碧涵莲岛、八方临渺猕澄印鸳湖”。意:百尺高楼在烟雨朦胧中时隐时现,而青莲岛则是一片碧绿,八扇楼窗对着弥漫的湖水,雨中的澄湖更像嘉兴的鸳鸯湖一样秀美。楼基后部增加了一道花岗岩石条,防止湖水浸入楼座,并在石条上装饰雕刻鹦鹉石陡版望柱,东至“青杨书屋”东山花围墙起点,西到“对山斋”院墙东部,不仅为烟雨楼底层行走起到“护身”作用还有扶栏观鱼的用途,增强了烟雨楼临湖景观的美感。楼前东西各建围廊,延伸至南面三楹门房之处,各成弯尺状。楼东面建“青杨书屋”三楹,砖木结构,布瓦顶。“青杨书屋”的两山花往东筑半园型围墙(原基址尚在)。屋南山墙留门,外皮紧连“四方亭”,尖顶,内置“玉山子”,尚存汉白玉基座。“门房”西建“对山斋”三楹,硬山布瓦顶,前敞后封,以示山角下建斋之味,后围墙呈弯弓型,中设随墙“月亮门”,内植樱额(东北移种)花卉,门内外叠砌混湖石墩陪,临水处,做有护墙驳岸、点山、靠壁蹬道等,为丰富观景的空间层次,在保障了安全稳固之外增强了灵动之美,在院南临湖还设置了玲珑剔透的假山。
  假山位于“门房”前西侧和“对山斋”的正南方向,混湖石叠砌,总高11.88米,围长50米。竖峰石高3.5米,重达10吨,上篆刻“青莲岛”三个大字。山底部叠砌三洞室,大小不等;洞口各有千秋。南洞券室,宽9.3米,券顶高处3.5米。东洞券室,宽6米,券顶高处3.1米。北洞券室,长6米,宽3.1米,券顶最高处仅有2.8米。西洞上口叠成“溪沟”形式,东洞上口做成“拱券”大山檐,北洞上口砌成“峭壁”型,并在“峭壁”洞口两侧,各植油松一株(现仅有西面一株)。上大假山的蹬道,南北贯通,有山涧路,有岚台路,有悬崖路,有弯道路,灵活多变,山道中间建“翼亭”,六角尖顶。
  烟雨楼平地道路亦很“讲究”,围岛东、西、南铺墁石板冰纹路和花石子路,自然曲折,迂回起伏,可以说将整个岛屿贯通:精、巧、奇、特、现、隐、穿,无与伦比。尤其从门房至东洞口那段石板冰纹路,不仅曲折自然,而且呈现“一径通三处”的妙举,即:中行进洞室;北去对山斋;南上大假山。
  烟雨楼整组建筑布局严谨,规整中不乏灵活生动。院内古松挺拔,院外苇蒲散植,形成了庄严、素淡的对比。主体建筑端庄、凝重,而其附属建筑,如假山、洞府、游廊、曲径又培添了活泼、灵动的气氛。特别是假山的主体位于院外西南侧方位,不仅填补了原有楼阁在岛中的单调,而且还有助于体现它的壮观。相互对比使东面的“金山”、南面的“水芳岩秀”、西面的“西岭晨霞”、“水流云在”、北面的“万树园”更多巧妙的“借景”,这种因借互补形成了完美的园林景观构设,巧夺天工。正像清朝当时《青莲岛歌》所说的那样:“借问岛上何所在,千年之松五色草。诡石矶硪坡曼延,襟带塞湖波浩渺。尘迹不到舟可通,方之蓬阆系迩藐。我欲肖为烟雨楼,相度无如此地好。锦云肯构何敢当,景仰高山朴为宝。作歌敬咏青莲岛。”(摘自《热河园庭则例》)。游廊墙外壁的什锦窗设计,更是别具一格,临窗凭眺远方,窗外雨雾笼罩下的远山近景,彷佛是一幅幅画框内的精美图画,步移景移,画面更替变换,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值得一提的是,游烟雨楼的最佳时机当是山雨迷蒙之时,这时登楼远眺,湖山尽洗,水空一色,天地无分,虚无缥缈。乾隆帝曾为此作七言律诗:
  携图去岁兴工始,
  断乎今年蒇事勤。
  数典可知自元缭,
  赓诗更以忆陈群。
  最宜雨态烟容处,
  无碍天高地广文。
  却胜南巡凭赏处,
  平湖风递芰荷芬。
  烟雨楼建筑俊美,风格独特,在避暑山庄景观中的地位突出,现在已经成为避暑山庄的一张名片,吸引中外游客驻足,欣赏它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