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松鹤斋《龙气致祥展》参观。这里陈列的展品为距今1亿5千万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恐龙足迹化石,以及辽宁、内蒙古等地发现的恐龙化石和古生物化石,共71件。展览分4个展室,第一展室《龙迹迷踪》,介绍了避暑山庄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历程、恐龙足迹化石种类,利用博大精深、钟灵毓秀的化石文化,揭开侏罗纪至白垩纪交界时期承德、辽西一带的恐龙生死之谜,引导您探索史前巨兽的生命奥秘。第二展室《龙行热河》,向您介绍中生代晚期承德至辽西一带的古生物化石,陈列有鹦鹉嘴龙、中华龙鸟、千禧中国鸟龙、驰龙、赫氏近鸟龙、潜龙、伊克昭龙等恐龙化石,化石轮廓清晰,种类多样,为研究恐龙在热河一带生存演化史提供了丰富史料。第三展室《远古王国》,以场景再现的方式,还原中生代热河生物群繁衍生息的神秘景观,恐龙是其中最庞大的家族,各种不同形态和食性的恐龙腾跃奔跑于湖泊草原之间,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第四展室《共生共荣》,陈列有狼鳍鱼、蜉蝣、古蝉、蜘蛛、长肢裂尾甲、奇异环足虾、丰宁北票鲟等动物化石,还有辽宁古果、枝脉蕨、薄氏辽宁枝、蛇不歹豪土曼蕨等植物化石,是白垩纪保存最好的一个陆相生物群,完整地展现出了中生代生物更替的全过程,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
第一展室《龙迹迷踪》
第一展室主要陈列有恐龙足迹化石、韩国鸟足迹化石和恐龙蛋化石。
恐龙足迹化石
产地:中国河北承德
时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恐龙足迹是指恐龙在温度、粘度、颗粒度适中的地表行走时留下的足迹,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干燥定型,再在适当的时候被沉积物覆盖,掩埋于地底才能形成。
韩国鸟足迹化石
产地:中国河北承德
时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韩国鸟足迹最初发现于韩国咸安郡,是一类非常典型的中生代鸟类足迹。这些鸟类中最大的体长70cm,体重400余克,因此也称之为小型涉禽。足迹化石指单独的足印化石,而连续的有方向性的的足迹称为“行迹”。
恐龙蛋化石
产地:中国辽宁北票
时代:早白垩世
恐龙是卵生动物,恐龙蛋化石就是恐龙的卵经过长期地壳演变所形成的化石。恐龙蛋化石最早于1869年发现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白垩纪地层中,是非常珍贵的古生物化石。
这些化石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1992年4月5日,哈佛大学生态学教授福曼在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黄润华的陪同下来到承德旅游,当他们在避暑山庄的热河泉附近休息时,偶然发现脚下的石板路上有着一枚清晰的三趾状印记,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他们初步勘定其为恐龙足迹化石。经过搜寻,又陆续发现了60余个恐龙和鸟类的足迹化石。4月2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郭建崴、尤海鲁也来到承德进行实地考察,在热河泉附近的铺路石板上又陆续发现了10余块带有恐龙足迹的化石。从2007年开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带领他的团队陆续对麻地沟(石板原产地)、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等地的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至2019年12月,共发现了约300个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在大约150块铺路石板上。